巴黎奥运会落幕,这段时间不少同学守在电视机前为我国奥运健儿加油打气,其实奥运会也是一门生动的人生教育课,有许多值得挖掘的教育元素。kaiyun中国官方网站那么,在孩子看完奥运会后,老师和家长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呢?记者邀请朱自清中学资深班主任陆晓丹来分享。
在行中知,路的尽头有礼物:用行动战胜彷徨、犹豫和恐惧,行动把人磨砺得越来越坚定。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再强悍的运动员也会紧张,心跳加速。乒乓球大满贯樊振东也直言,上场前很紧张,但是,比赛一旦开始,全身心投入比赛的时候,反而不紧张了。专注的行动会让人更加坚定,我们也会看到许多比赛中原本领先的一方,一旦开始患得患失,行动反而变得犹豫了,动作变形、扭曲,从而错失大好的局势。
所以,我要告诉我的孩子们,在学习中我们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知道,困难在所难免,落后也不可怕,我们坚定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去行动,结果是水到渠成的,即使不完美,也没有遗憾。
坚韧不拔,耐心本身就是智慧: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没有一个运动员不想站上领奖台,可是最终站上领奖台上的毕竟只有前三名。反观现代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特别关注,但是我们学生自己包括家长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追求成绩,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会让人变得心浮气躁,一点困难他就招架不住了,甚至是焦虑、抑郁。
学习中的我们更要摆正姿态,像一个要跑马拉松的人那样去训练自己的肌肉,像游泳运动员那样去训练自己的姿势和呼吸,像一个要背圆周率的人那样去训练自己的大脑和记忆力……不要老想着走捷径,用一种坚韧和坚持,问题反而会迎刃而解,因为耐心本身就是智慧。
修炼平常心,汲取前行力量:本届奥运会上,11岁的女孩郑好好成为中国夏季奥运会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参赛运动员,年龄小、个头小、力量小的劣势让人怀疑,她去参赛不就是“打酱油”的吗?可是这个笑容灿烂的小女孩回答记者:“我就是来看看奥运会的赛场长什么样,世界的前二十名滑板选手现在我都认识了,下次我再来!”
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我更喜欢去跟孩子们讲世界上哪些大学特别好,中国哪个城市特别有意思,哪个名人的故事特别动人,哪里的风景特别迷人……总有一个点,会触动孩子。
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巧妙地利用奥运赛事进行“润物细无声”的人生教育。鼓励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学习从来都是动力的问题,而不是方法的问题。条条大路通罗马,不需要告诉他罗马怎么走,只要让他知道罗马真的很美。
我是一个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总是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看法。这次看奥运会,感触最深的是很多运动员的赛后采访,比如被誉为“天才少女”、最年轻的奥运“三金王”全红婵,她在东京奥运会后也有一段低谷期,在世锦赛和全国大赛中接连失利,发挥不稳定。随着身体的发育,体重上升,她从东京奥运会的66斤长到了现在的82斤,这个客观的限制因素对于跳水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难过的一道坎,体重哪怕多一斤,你付出的努力都要成指数倍上升。但是网友、观众是不管这些的,甚至一度在网上进行谩骂。面对诋毁和不信任,全红婵说:“别人的炮轰不关我的事情,我只要做好我自己就行了。”心无旁骛,才能勇往直前。
我喜欢打乒乓球,我最喜欢的运动员是孙颖莎,虽然她这次没能获得乒乓球女单的冠军,距离自己的“大满贯”仅剩一步之遥,实在很遗憾。可是她在短暂的失落之后,就很快调整状态,继续打团体赛。谁都不想失败,但比失败更让人害怕的是失去锐气,失去热爱。
这让我想起《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他那么饿,那么年迈,漂了好几天终于捕获了鱼,他应该得到一次奖励,但命运似乎并不垂青他,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他一路与鲨鱼搏斗,一路掉光了所有的东西,也费尽了力气,最后在破旧的棚屋里醒来之后,发现靠在他床边的仅剩一具白骨。但他没有号啕大哭,他喝着小男孩送给他的一杯暖暖的咖啡,跟小男孩煞有介事地讨论着应该找一个更大的矛,应该把船弄得更结实一些,应该多带一些淡水,然后再次出发……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毁灭太容易了,可是我们不可以认输。
我一直说不清楚为什么喜欢孙颖莎这个运动员,要说在乒乓球上比她成就高的中国队运动员太多了,现在这个问题我隐约找到了答案,我热爱的就是她永远面带微笑、昂首阔步的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