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词,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可怕,担心自己或者家人到老年的时候会不会出现“痴呆”,关心有没有什么预测和预防的方法。
比如学习和记忆、语言、执行功能、复杂注意力、知觉运动功能和社会认知功能[1],并且这种功能减退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功能。
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占到所有痴呆患者的60%-80%。
这是一种介于正常认知与痴呆的中间状态,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CI可能是痴呆的早期表现。但要区分这两类损害,需具备相当的判断力。
MCI分为两种类型:遗忘型和非遗忘型,每一种亚型又分为单域和多域MCI。
1.结合年龄及教育情况,患者有客观的记忆损害(低于年龄校正常模1.5个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 SD)),且最好能通过一位知情者来证实;
是指患者可能仅觉得有记忆损害,但通过仔细的神经心理测验发现,可能还存在其他认知域的细微损害(即低于年龄及教育情况相匹配的正常个体不到0.5-1个标准差)[3]。
这类患者通常会进展至痴呆的标准,因此一些研究将它认定为转化成痴呆的最高风险类别。
特征为单一、非记忆领域(如,执行功能、语言或视觉空间技能)的相对孤立性损害[3]。
根据受累领域,这种亚型转化成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较低,但进展为其他痴呆综合征,例如额颞叶痴呆、原发性进行性失语、路易体痴呆、进行性核上麻痹或皮质基底节变性等的风险较高[4]。
MCI在年龄较大的成人中很常见,美国神经病学学会进行的一项meta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年龄段患病率如下[5]:
评估包括诊室评估、神经心理测验及神经影像学评估,重点在于确定患者目前的损害严重程度,为随访提供基线值。
必须实施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以识别可能的病因来源。临床访谈是最非常重要的。
理想情况下,要有一位知情者,目的是评估记忆丧失的严重程度,以及评估限制日常生活自理的功能损害程度。还应对患者的认知情况实施简短而全面的评估。
还应查明潜在的精神疾病,因为MCI 抑郁患病率非常高,其他常见的精神症状包括易激惹、焦虑、攻击性和情感淡漠等。
神经心理测验包括对记忆损害的客观测定。在检测抑郁方面,神经心理测验也可能具有额外价值。
但不应该孤立地使用神经心理测验;一些评定量表有助于确定损害阶段,但不能替代MCI的临床诊断。
对于符合MCI标准或存在持续性认知主诉的患者,推荐在1年左右再次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以监测认知和功能减退情况。
MRI能够比CT更可靠地评估局灶性萎缩,例如颞叶体积减小;这一发现可能表明个体从MCI转化为痴呆的风险极高。
在评估神经变性痴呆的风险及类型方面,其他神经影像学检查的作用仍在研究中,包括PET、功能性MRI、PET淀粉样蛋白成像和单光子发射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不作为临床的常规检查。
还应该排除可治疗的疾病。一般来说,MCI患者的评估应该与表现为痴呆患者的评估相似,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及筛查维生素B12缺乏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一些研究正在探讨APOE基因型和/或脑脊液中某些生物标志物水平与MCI转化为痴呆的风险之间的关系。目前,临床上没有必要进行这些检测。
临床上有一些情况并非MCI,但可以表现的与MCI非常类似,需要进行鉴别,比如:
●药物不良反应(如使用抗胆碱能药、抗组胺药)及睡眠紊乱也是认知主诉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
●代谢紊乱,特别是维生素B12缺乏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MCI的鉴别诊断中应考虑到这些紊乱。
●正常衰老可以出现主观和客观的认知改变。一般而言,这些改变不伴随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能力丧失。
积极处理认知功能障碍的可逆病因,如药物副作用、睡眠紊乱、抑郁症及维生素B12 缺乏。
积极治疗MCI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认知康复(包括记忆训练、利用外部记忆线索和组织协助)可以提高年龄较大健康成人的功能;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药物,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可以阻止MCI向痴呆转化,因此不推荐该类使用药物;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一般人群中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降低有关;
◎银杏叶制剂对预防MCI并且进展没有证据至此,多种营养补充剂对认知的改善也没有益处,因此不建议大家服用市面上的各种维生素、磷脂、鱼油及微量元素制剂来改善认知功能。
生理性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认知状态是连续的,而痴呆是认知功能障碍的较晚期状态。
对正常认知与痴呆之间过渡状态的更深理解,将提高对认知功能减退的认识,促进早期诊断,提供干预机会,最终使患者受益。
应注意,像痴呆是一种综合征一样,MCI也是一种综合征。因此,MCI不一定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然而阿尔茨海默病所致MCI却是是最常见的MCI类型。
◆ 原医生是北京神经病学会脑血管病分会、睡眠障碍疾病分会委员,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师从于我国著名的神经病学家唐北沙教授,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帕金森病及其它神经系统变性病致病基因及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工作,并在湘雅医院完成了总住院医师培训,取得神经病学临床博士学位。
◆ 在加入北京和睦家医院之前,原医生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神经内科,期间多次获得全国及北京市中青年医师医技及病例竞赛一等奖,并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还曾前往香港及欧洲进行学术交流及学习。
◆ 原医生于2013年加入北京和睦家医院,协助开展睡眠监测及脑电图、肌电图、神经心理测评、头痛门诊的建立,并开展卒中超早期溶栓及卒中绿色通道的建设。曾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电生理中心、清华长庚医院睡眠中心行脑电图监测、睡眠障碍性疾病及多导睡眠监测的交流学习,并在北京和睦家医院开展了睡眠监测。
◆ 原医生擅长睡眠障碍性疾病的监测及个体化治疗,对头痛的详细分类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各种类型的头晕、神经心理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老年痴呆、周围神经疾病及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Kaiyun网址 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