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经临近尾声,新学期的号角即将吹响。要说新学期家长、老师和学生都最为关心的事情,莫过于各学科新教材的变化。
从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消息来看,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各地正在平稳有序推进。并且,义务教育新修订教材审核程序已完成,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已通过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
新教材的变化不仅影响到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同时也释放出了新的教改信号。不久前,我们整合多个渠道的资料,以及北京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分享,对新学期语数英三个科目新教材的变化和教改信号进行了简要梳理(相关链接:)。
近日,语文科目教材主编温儒敏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相关说明,对语文学科新教材之“新”进行了详细解读。
新学期哪些年级需要进行更换新语文教材?新版教材变化到底大不大?又“新”在何处?老师和学生该怎样应对? 一起来看——
理性认识语文新教材是未来学好语文的基础。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语文新教材的四点疑问,温儒编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8月7日,温儒敏公开表示,语文教材这次修订,是为了更好体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要求,并非重编。所谓“新教材”,其实是在原有版本基础上的修订和完善。
根据教育部通告,今年秋季学期只有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新的语文统编教材,其他年级和高中仍用之前的统编教材,明年和后年小学、初中再陆续铺开使用新的教材。
一方面,对于“古诗文背诵篇目从14篇猛增到72篇”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高中。温儒敏解释道,2018年教育部发布新的高中语文课标,就明确指定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为72篇,而这也不是“猛增”,多年来高考要求(以前有考纲)古诗文背诵一直都是五六十篇左右,如教育部发文规定第三批新高考古诗文背诵就是64篇。实际上,初中和高中增加比例都不大,小学语文教材才明显增加了古诗文篇目,因为增加古诗文的内容是有必要的,“小学生记忆力好,可多背诵,打好底子”。
很多网友都觉得语文教材越改越难,针对这一质疑,温儒敏表示,教材设计是要讲难度系数的,必须经过大量调查、层层审查,况且全国那么大、众口难调,难易适中并不容易,“我们在教材编写中也处处在考虑减负,很多一线老师直接参与其中,反复修改,(现在)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了,习作的量也少了”。
温儒敏还强调:“之前网上屡有借我名义胡编和炒作的,这回澄清了,不是又要搞什么‘新花样’,并没有出现什么‘大变动’‘大语文’‘大任务’之类。老师和家长放心、安心,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就能用好统编教材。”
面对新学期语文教材的变化,老师该如何调整教学方式,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温儒敏也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首先,在学语文、写作文一事上,温儒敏解释到,学语文不只是为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有特别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就是通过语文学习达到的思维训练,“高考语文命题也在往这方面靠拢,不只是考知识掌握的完整熟练程度,更要考脑子是否灵活”。
其次,关于古诗词教学,温儒敏给老师们的建议就是反复诵读,要让同学们读得滚瓜烂熟。而且,他还让老师不要全都安排朗诵,要有 自由吟诵 。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诵读方式,前者往往带有表演性,是读给人听的,容易沦为固定的“腔调”,也就是所谓的“语文腔”,而后者是自我陶醉式的诵读,更有助于沉浸到作品中去。
在温儒敏看来,古代诗词带有很强的音乐性,读来琅琅上口,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就起到熏陶的作用了。
再次,前面提到小学教材里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温儒敏也专门提醒,不必对小学生要求过高——意思就是,不必在所谓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给小学生讲太多,但可以结合诗词的内容,给孩子们介绍一些有趣的背景材料,比如诗人写这首诗的故事,“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低,但想象力却可能比大人丰富,对于诗词的审美含义,更加要注意不要做生硬的标准化的解释”。
总结起来就是,小学低年级学习古诗词,还是要让他们大致明白诗中所写的内容,不要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分开来解释。中年级和高年级要逐步引导读诗时的“会意”,多少有些领悟,虽然也不一定非常清楚。
温儒敏认为,要求学生把诗意说得“很明白”,是不合适的。即使因为考试,掌握所谓“标准答案”,那也要给学生说明这只是一种“说法”,“作为老师,我们要给‘诗教’留一个比较灵活的空间,不被应试教育全给挤满了”。
最后要提醒各位家长、老师还有学生的是,语文教材虽有变,但阵脚不用变,也不用乱,只要遵循语文的基本学习方式,就可以应对万变。kaiyun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