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 (中国区) 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

追着雪花看新疆)教育援疆送“源头活水”滋润学子
发布时间:2023-12-25 03:17:11

  “加油!加油!”午日阳光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第一中学的操场上,来自江苏淮安的援疆老师们正带着学生们在雪地上开展一场雪地足球比赛。

  近日,中新网记者跟随“四季看新疆”之“追着雪花看新疆”主题采访团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岁末,孩子们都面临考试,今天我们淮安来的老师们陪孩子们踢球,缓解他们的压力。”江苏淮安援疆老师刘培源负责胡杨河市第一中学的音体美教研工作。

  援疆快一年的刘培源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学校的音体美教学非常接地气,每周都会有课外社团课。“陪伴孩子一起学习生活,一起成长非常开心。希望孩子们可以快乐长大。”

  “援疆是一次难忘的旅行,胡杨河市一中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新疆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地方,能在祖国西部为国家贡献青春,非常有意义”。刘培源如是说。

  据悉,近三年,江苏省淮安市以“组团式”教育援疆方式选派19名优秀援疆教师到胡杨河市第一中学开展援疆支教工作。

  12月23日,江苏淮安援疆教师刘培源等老师和胡杨河市第一中学学生一起踢雪地足球。 李欣 摄

  12月23日,江苏淮安援疆教师汪伟国在胡杨河第一中学讲语文课文《诫子书》。 李欣 摄

  据胡杨河市第一中学校长李王刚介绍说,2023年2月,第二批“组团式”援疆教师10人来到胡杨河市第一中学教育援疆。援疆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贯穿在课堂上,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发挥学生内驱动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截至目前,援疆教师已上110余节公开示范课,1500多名学生受益,参与听课900余节,开展讲座60余次,援疆教师主动与青年教师结对为师徒,采用“一带一”或“一带多”的形式,真正把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提高青年教师专业队伍整体水平。

  要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学校的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里?山东援建的鲁兵青少年科普馆一定榜上有名。据头屯河农场学校副校长孙德锡介绍,该馆于2020年底落成,是山东省德州市援建项目之一,先后投资200万元人民币。

  “科普馆建设有290平方米展厅一座,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鲁兵文化展示区,第二部分为科普展品,第三部分为5D影院体验区和太空舱区。现在是头屯河农场学校少年儿童科普教育和科学体验探究的主阵地。”孙德锡对记者说,“如今,每周两次,一次一个班级的科普馆开放日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托管课。”

  2015年9月启动天津智力援疆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先后选派8批次138位教师支援新疆兵团第十一师教育事业发展。目前,30名援疆老师分别在十一师6所学kaiyun网站校任教。

  12月19日,新疆兵团二中第十一师分校学生正在参与天津市第五中学援疆教师杨磊在该校成立的“趣”编程社课程。 李欣 摄

  12月19日,新疆兵团二中第十一师分校学生正在参与天津市第五中学援疆教师杨磊在该校成立的“趣”编程社课程。图为,杨磊所带的教师“徒弟”在与学生讨论。 李欣 摄

  “我特别喜欢杨老师的‘趣’编程社团课。”新疆兵团二中第十一师分校学生陈建志说:“我的设计的是一个方便同学们背英语单词的选词填空小程序。”

  2021年8月,杨磊从天津市来到新疆开启援教工作。在学kaiyun网站校的协助下,杨磊成立了“趣”编程社团,让这里的学生体验到编程的乐趣。杨磊是一名物理老师,也是一名全国高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援疆教育一个周期是一年半。杨磊说:“在援疆的第一个一年半,孩子们感受到了编程课的乐趣,一些学生觉得课上学不够,会课后主动学习。我不希望我走以后,孩子们就不能上这个课了。所以在第一期援疆结束时,我申请留下来带动更多老师参与。如今,我的徒弟金凤老师也能教学生编程了。在这里有我发挥的平台,当地也有这个需要,所以,今年我又申请了继续留疆。计划在第三个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成立一个针对老师的编程工作室,让其他学校的老师也参与进来。”

  彭文亭是天津市“组团式”援疆教师团的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她组织成立了天津教师工作室,先后开展教育教学讲座、经验交流43场,组织单元主题式教研引领5次。在九年级毕业班展开分层教学研究,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多次与天津河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南开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专家联系,建构起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的空中教研平台,建立云课堂,实现了两地教师云端备课,携手共研。”

  第十一师教育系统党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建英表示,广大援疆教师瞄准“四个一”的工作目标,教好一个班级、引领一门学科、带出一批徒弟、传播一种理念。教育援疆为第十一师教育事业发展既“输血”供氧,又“造血”制氧,为第十一师教育聚人、育人、树人探索了新路径、提供了新动能,开辟了新赛道、推动了新发展。“第十一师也在教育教学领域充分用好援疆资源,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完)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