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 (中国区) 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

捐资30亿比亚迪以教育点燃未来科技之光
发布时间:2025-01-01 02:06:36

  kaiyunkaiyun12月30日,比亚迪在深圳总部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30亿教育慈善基金的启动仪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与来自全国35所高校的代表以及28所科技馆、博物馆的代表,共同启动了此次捐赠。

  在国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比亚迪通过具体实际行动支持教育和科研工作。在此次教育慈善基金的启动仪式上,王传福深情地表达了对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感激之情,他说道:“如果没有科教兴国战略,就没有比亚迪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今天。比亚迪感恩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感恩各大高校培养卓越人才。”这不仅是对过往成就的感恩,更是比亚迪决心以实际行动服务强国建设的宣言。

  比亚迪捐资30亿元设立的教育慈善基金,将重点用于高校奖学金的设立和新能源技术的科普推广。比亚迪期望通过这一基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为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比亚迪已与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首批35所顶尖高校正式启动合作。

  比亚迪深刻认识到,高校学生正处于塑造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他们满怀激情与梦想。比亚迪的企业愿景是与这些年轻的梦想家同行,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并为这些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提供实现梦想的舞台。比亚迪的教育慈善基金正是这一愿景的具体实践。

  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对此评价说:“这是比亚迪以实际行动服务强国建设的大义之举,彰显了企业的社会担当。”

  比亚迪的教育慈善基金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助推器,也是技术普及的桥梁。在这一宏伟蓝图下,比亚迪展现了对技术创新的深层次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托人口红利成长为“世界工厂”。如今,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正从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凭借人才红利,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型。在汽车领域,新能源技术的突破更是标志着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跨越。比亚迪此次捐资30亿元设立教育慈善基金,无疑是向这一宏大进程致敬,通过助力中国科教事业发展、培养更多技术创新人才,比亚迪正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除教育慈善基金外,比亚迪还将向全国主要的科技馆、博物馆和部分学校捐赠新能源车技术科普展具,以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启蒙和普及,助力培育下一代工程师。

  据悉,首批将有28所科技馆和博物馆与比亚迪达成合作,以科技致敬行业发展。

  对此,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乔晓鹏表示:“这一行动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汽车技术和工业制造的兴趣,助力培养更多的卓越工程师。”

  比亚迪深知,推动技术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自1997年起,比亚迪坚持从高校招聘应届大学生,近两三年,比亚迪招收应届大学生数量超过5万人,今年的硕士博士占比接近70%,研发人才占比接近80%。通过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比亚迪实现了教育与社会的有效衔接。据王传福介绍,截至目前,公司超过一半的高管和技术骨干从应届生培养而来。

  截至目前,比亚迪员工人数超90万人,其中工程师团队人数高达11万人,在A股5300多家上市公司中位列领先。得益于工程师团队的智慧,比亚迪推出了很多颠覆性的技术,如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系统、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等。这些技术不仅推动了比亚迪的快速发展,也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比亚迪还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启博士后人才培养。在近7年内,比亚迪逐步形成了深圳、重庆、西安“三站四基地”的博士后培养格局,联合全国15所一流院校、35个一级学科,邀请包括3名院士、10多名长江学者在内的超1000名导师,累计培养了将近1600名博士后。这一系列努力,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积极解决就业的同时,比亚迪也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方式,推动人均效能的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比亚迪已推出股权激励,实现了核心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的高度绑定,让员工充分享受到公司高速发展的红利。

  比亚迪还从生活层面关怀人才,为年轻员工提供研发公寓,为成家员工修建福利小区“亚迪村”,甚至建设了由深圳中学管理的“亚迪学校”,解决员工子女教育问题。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

  通过捐资30亿教育慈善基金,比亚迪不仅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中国的科教事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不仅是比亚迪对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刻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