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 (中国区) 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

用好数字化工具赋能教育教学!粤港澳数字科技教育论坛在珠举办
发布时间:2024-11-27 08:54:54

  11月24日,为期两天的粤港澳数字科技教育论坛暨“启智”数字名师计划数字赋能跨学科专题研修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下称“北师大珠海校区”)落下帷幕。此次论坛聚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与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kaiyun吸引粤港澳三地百余位教育工作者参会。

  粤港澳大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共同体发布仪式暨第三届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创新挑战赛实践活动启动。

  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副主任虞立红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独特的资源与地理优势,为数字科技教育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北师大珠海校区将继续与三地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教育资源厅厅长邓伟强介绍,近年来将编程、人工智能和综合应用课程纳入必修内容,并设立教育基金支持学校和教师数字化发展。目前正重构人工智能教师培训体系,将人工智能伦理、教学融入和专业支持作为核心内容,为未来教育模式打下基础。

  在教育研究促进会会长许江雄看来,拥抱AI和加强合作是当今教育的两大重要方向。他期待通过与北师大的深度合作,引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教育包容性与灵活性等优势,为国家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作出贡献。

  开幕式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增强虚拟现实中心副主任蔡奕渔,北师大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科技委科学教育战略研究基地主任郑永和,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熊璋带来精彩的主旨报告。

  论坛还举办专题讲座。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桑国元教授、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教授、北师大人工智能学院工程师李朱峰还就相关议题作报告。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11月24日,kaiyun论坛围绕“优秀课例分享”与“实践工作坊”展开。优秀课例分享环节,内地与港澳的四位老师分别展示了数字科技教育的最新实践成果。实践工作坊则以“小程序+AI”编程为主题开展,学员分组学习、实践创意项目并进行成果展示。

  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熊璋。

  熊璋认为,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合作式、沉浸式和真实性学习,在这样的趋势下,教师更需具备数字素养与技能,以引领学生适应、胜任并创造未来。他表示,小程序对探究式学习、项目制学习和团队式学习是很好的工具,对老师来说也是很好的教具。

  据了解,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联合微信面向全球青少年发起的小程序全球编程创新挑战赛已经举办过两届,来自全球超过150所学校的学生提供了超1000份精彩小程序作品,利用小程序教育平台开展教学实践的学校也越来越多,超过20所学校被授予“小程序教育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本次论坛由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北师大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和北师大科学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北师大珠海校区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协办,多家研究中心、单位提供支持。

  开幕式上,主办方还举办了粤港澳大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共同体发布仪式暨第三届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创新挑战赛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北京师范大学还与教育研究促进会、中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举办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