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曾怡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在北京市新闻办近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市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支现伟介绍,北京市昌平区坚持把校城融合作为重大机遇,先后与12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两口一园”规划布局,加快推进“三大项目”建设。
昌平区是北京高校最富集的区域之一,入驻了41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大学14所。据支现伟介绍,“两口一园”指的是南口、马池口和沙河高教园,这是昌平科教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校城融合的着力点。“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产教融合示范区,我们统筹利用高校及周边空间,采用‘一园多址’‘多校一园’的方式,建设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支现伟说。
昌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晓东介绍,“两口”地处昌平西部发展走廊,依托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创新资源,将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承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成为“三城一区”协同创新发展走廊的重要节点。昌平区谋划推进清重基地、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未来大学科技园“三大项目”建设,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新的战略支撑。
围绕大学城建设的实践路径,昌平区贯彻区域、产教、服务、生态、文化全方位融合的理念,以“两口一园”和“三大项目”规划建设为抓手,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新动能,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地。
此外,昌平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据支现伟介绍,昌平已经汇集了69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10个工程技术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市的1/3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5%的较高水平,培育了上市企业38家、位居平原新城第一。“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近三年产业投资年均增长超20%,产业用地供应连续三年超过千亩,推动医药健康和先进能源产业收入年均增长超15%,先进制造业上半年增长8.5%,三大千亿级产业集聚态势日益凸显。”支现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