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 (中国区) 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

第十五编教育科技kaiyun官网开云
发布时间:2024-06-25 21:59:50

  建 国后 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 私塾逐步改造为民办小学 1952 年土地改革后 掀 起办 学 热潮 恢复和新办的小学有 291 所 职工 干部 农民的文化教育及扫盲工作也得 以 发展 1953 年 在老西门外开办怀远第二中学 原怀远中学改名为怀远第一中学 小学发展至 28 所 教职工 1445 名 学生 44916 名 较 1949 年增长 4 倍 1957 年 反斗争扩大化 30 名教职工被错划为 占教职工总数的 22 3 162 名教师被划为中右 挫伤了广大教师的 积极性 1958 年 搞浮夸 学校盲目发展 小学发展至 354 所 公立中学 9 所 农业 中学 25 所 由于师资不足 教育质量明显下降 1959 年后的三年困难时期 农村生活困难 学 生减员严重 1962 年 贯彻中央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的方针 学校进行了压缩调 整 小 学 减 至 259 所 农 业 中 学 减 至 15 所 1965 年 贯 彻 两 种 教 育 制 度 两 种 劳 动 制 度 的方针 农业中学又发展至 69 所 又开办了耕读 民办小学 全县小学又发展至 960 所 达到每生产大队有一所小学

  建国后 1951 年 8 月县政府接管教会办的幼幼园 孤儿院 有幼儿 15 名 年底改为幼 儿 院 1952 年实验小学附设一幼儿班 收幼儿 46 名 1956 年 全县有幼儿园 7 所 入 学 幼 儿 1497 名 1958 年 大办幼儿园 全县办幼儿园 889 所 入园幼儿 29474 名 由于 师 资 经费不足 幼儿园不能巩固 翌年仅存 34 所 10 月 县直机关幼儿园开办 设在原顺 河 小学 机关托儿所同时并入 中幼儿园停办 1976 年社 队大办红儿班 幼 儿 园 741 所 入园幼儿 10021 名 教职工 1661 名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 先后停办 1978 年后 城 内小学及农村乡中心小学开办学前班 教拼音 学识字 练习算术 1980 年 县幼儿园恢 复 集资 7000 多元 兴建园舍 19 间 购置教具 玩具 设大 中 小班 5 个 收幼儿 200 多 名 学习科目有语言 常识 计算 美工 体育 音乐六科 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 有教师 25 名 其中幼师毕业生 8 名 设备也较齐全 有风琴 7 架 手风琴 2 架 转亭 转椅 秋千 滑梯 自行车 压压板 平衡木以及乒乓球 羽毛球 篮球 哑铃 跳绳等器材 供幼儿分 组 活动 1981 年 城关退休教师杨明珍同女儿陈正莉办起个体幼儿园 安徽日报 曾头版予 以报导 此后 化肥厂 橡胶厂 农机一厂 棉麻公司 向阳商店 县医院 商业局 省水 电学校 省荣军医院等机关 企事业单位 相继办起幼儿园 其中商业局幼儿园根据商业职 工 的工作特点 星期天 节假日不闭园 深受家长欢迎 1985 年 全县有幼儿园 22 所 入园 4 7 岁的幼儿 8504 名 有幼儿教师 240 名

   十年 教育事业遭到破坏 中学下迁 教师下放 校舍 教具毁坏严重 195 名教师被打成 黑帮 牛鬼蛇神 知识分子成了 臭老九 1968 年 复课闹革命

  工宣队 贫宣队 人 贫下中农思想宣传队的简称 进驻学校 领导所谓 斗 批 改 反复辟 学朝农 辽宁省朝阳农学院 以学为主 兼学别样 学工 学农 学 军 几经折腾 学校陷入混乱之中 1971 年 大学 中专招生废除考试制度 实行推荐 不正之风泛滥 新生质量严重下降

  民国 二 十 七 年 1 9 3 8 年 春 日 军 侵 占 部 分 县 境 学 校 纷 纷 停 办 秋 秩 序 稍 定 龙 亢 河 溜等离县城稍远的集镇 乡村小学陆续复课 抗战胜利后 停办小学先后恢复 至民国三十 五 年 1946 年 秋 全 县 有 小 学 160 所 中 学 5 所 教 师 1320 人 学 生 28896 名 解 放 战 争 爆 发 后 小学减至81所 1949年 全县解放前夕有中学5所 其中公立之所 私立3所 小学8 所

  一 学校 民国元年 1912 年 全县 6 所学堂改称国民小学校 民国六年 1917 年 城乡共有小 学 11 所 多在城区 乡间很少 且规模小 学生少 县立高等小学 原真儒学堂 为当时规 模 最大的小学 有学生 129 名 民国八年 1919 年 提倡私人办学 龙亢士绅邵瑞西 在龙 亢涡河南项桥村兴办私立河南小学 后经县批准为区公办第五小学 路青云在路岗创办含美 小学 翌年改名路岗小学 脱离教会控制 后改称唐店区立第四国民小学 民国十年 192 年 龙亢王卫开办女子小学 收学生 24 名 是乡村中最早的女子小学 同年 河街林姓开 办 河小学 民国十二年 1923 年 遵照教育部颁布的 壬戍学制 和 安徽省义务教育实 施办法 制定了 怀远县小学教育改组计划书 规定 国民小学一律改称初级小学 高等 小学一律改称高级小学 实行秋季始业 是年 全县有小学 100 余所 其中 县城一高 河 溜二高 龙亢三高 白衣四高 包集五高为高级小学 其余均为初级小学 后因荒灾 学款 支 绌 不少小学停办 至民国十四年 1925 年 城乡仅存县立 区立小学 68 所 学生 216 名 民国十八年 1929 年 有公 私立小学 84 所 其中城区 13 所 马城 10 所 孔町 6 所 秦家集 8 所 唐店 13 所 胡口 6 所 包集 7 所 洛河 2 所 龙亢 19 所 小学总数中有私立小 学 3 所 民国十九年 1930 年 全县共有小学 88 所 其中县立完全小学 2 所 区立完全小学 1 所 县立高级小学 2 所 教会办的小学 10 余所 教师 228 名 学生 2918 名 其 中 女 生 21 名 民国二十年 1931 年 发生水灾 县境之内洪水横流 灾荒严重 小学尚有 78 所 21 班 学生 3268 名 教师 234 名 次年夏 霍乱流行 由于连年灾害 给我县人民带来深重苦 难 教育事业很难维持 三分之一的学校关闭 学生较前两年减少千名 民 国二十七年 1938 年 二月 日军侵占怀远 城乡部分小学停课 次年 秩序稍定 龙 亢 河溜等离县城稍远的小学陆续复课 民国三十二年 1943 年 秋 全县有小学 155 所 其 中中心小学 44 所 初级小学 111 所 学生 19197 名 其中男生 15450 名 抗战胜利后 停办 小学得以恢复 民国三十五年 1946 年 秋 全县有小学 160 所 其中私立小学 4 所 教职 工 1320 名 学生 28896 名 解放战争爆发后 不少小学停办 至民国三十七年 1948 年 秋 全县有小学 81 所 学生 10355 名 教职员 436 名 建国后 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积极恢复旧有学校 并创办新的学校 大 量 招收工农弟子入学 1952 年小学发展到 291 所 在校学生 44333 名 教职工 1170 名 195 年夏 发生百年罕见水灾 许多校舍被毁 政府拨款 34 万元 兴建校舍 1900 多间 学校采取 全日制 半日制 送教上门等不同形式 因地制宜在湖坡 露天 帐篷里进行教学 坚持灾 区教育 1958年贯彻党中央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的方针 国 家 办 学 与 群 欢 集 体 办 学 相 结 合 掀 起 办 学 热 潮 小 学 发 展 到 354 所 教 职 工 2130 名 学 生 87553 名 1 960年 因生活困难 学生减员 1961年动员超龄生回队生产 1962年 对校舍 设备缺 乏 师 资 不 足 的 学 校 进 行 压 缩 调 整 小 学 调 整 到 259 所 学 生 57392 名 1963 年 农 村 遭 受 涝 灾 小 学 虽 增 至 273所 在 校 学 生 却 降 至 32708人 适 龄 儿 童 入 学 率 仅 42 是 建 国 后 的 最 低

  kaiyun登录入口开云

  实 遂价买市房3处 地基3段 增筑书院船厅3间 重修学宫及文昌宫 魁星楼旁建照碧轩 1所 并 置 考 试 号 桌 光 绪 三 十 一 年 1905年 真 儒 书 院 改 办 为 官 立 真 儒 小 学 堂 时 有 学 生 2 名

  文 宜 书 院 明 嘉 靖 十 三 年 1534 年 绅 士 李 等 筹 建 地 址 县 治 西 山 北 麓 现 水 校 院 内 旋即废弃 清康熙五十六年 1717 年 复建 雍正元年 1723 年 知县唐暄重修

  成 人教育近几年发展较快 在校人数时有增减 文盲 半文盲已由建国初占总人口的 90 降至 40

  一 私塾 私塾是民间私人办学 明 清时期城乡私塾林立 清末 民初 学堂 小学兴办以后 私 塾 与之并存 民国十四年 1925 年 县视学王长槐在视察报告中称 全县有小学 68 所 私塾 200 余所 私塾的办学形式分 团馆 门馆 和 东馆 三种 外地或本地清贫学究 请地方董 事为其成馆的叫团馆 塾师在家设馆讲学的为门馆 绅衿富室延请名师 课其子弟的称东馆 我县团馆 门馆居多 东馆很少 私塾 的 教 材 蒙 学 用 三 字 经 百 家 姓 千 字 文 千 家 诗 龙 文 鞭 影 幼 学 琼林 等启蒙识字读物 此后便是 四书 五经 或 古文观止 纲鉴 等古籍 也有私塾 采用 论 说 精 华 或 名 家 尺 牍 与 文 选 民 国 十 八 年 1929 年 安 徽 省 教 育 厅 下 达 改 进 私 塾 案 训令 规 定 私 塾 课 程 除 读 经 外 增 加 三 民 主 义 算 术 常 识 体 育 等 科 作 文 由 八股 改作 论说 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组织学习和考试的办法督促塾师学习新知识 民国 年间 怀远城厢内外 较有名的塾师有李伯元 范国宾 孙伯诚 何象久 林范卿 崔伯 常 潘如璋 王子贞等 四乡有沙沟 洛河街 十里铺等地的孙拱辰 方静如 潘仰文 等 明 清时期 有不少乡宦兴办义学 又称义塾 是一种免费私塾 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地 租 境内义塾不多 明朝 乡宦孙秉阳用银 50 两买地建房 4 间 兴办义塾 清康熙十年 167 年 有王氏在龙亢镇王氏祠堂内办义塾一所 光绪年间 有史氏在县署西侧兴办史氏义塾 民 国二年 1913 年 龙亢玉氏义塾改为执中学堂 民国四年 1915 年 史氏义塾改为城区第 六国民学校 二 书院 明 清时期 我县先后兴建书院 4 处 真 儒 书 院 明 嘉 靖 十 三 年 1534年 知 县 郭 翰 屏 主 持 兴 建 地 址 在 今粮 食 局 院 内 嘉 靖 十 五年 落 成 讲 堂 学 舍 悉 备 清 嘉 庆 二 十 一 年 1816 年 知 县 孙 让 重 修 同 治 年 间 毁 于 兵 燹 光 绪 初 年 县 令 屈 承 福 重 建 同 时 清 丈 淮 河 湾 田 千 亩 收 租 作 书 院 经 费 光 绪 十 三 年 188 年 县知事朱文蔚敦请乡贤杨寿宝佐理筹措真儒书院的扩建经费 杨任事后 通知学田垦 户追交欠租 分函我县宦 游 者 募 捐助 学 外 宦 复函 慷 慨 乐输 垦 户 亦 踊跃 捐 助 由 于经 费 充

  民国元年 1912 年 学堂改称学校 民国四年 1915 年 含美 启慧学堂先 后 改 为 中 学 是县境最早的中学 民国六年 1917 年 有小学 11 所 多在城区 乡村很少 民国 十四年 1925 年 秋 县立 区立小学发展至 68 所 有学生 2161 名 同时兴办县立初级中 学 民国二十二年 1933 年 全县有小学 136 所 其中私立 2 所 中学 2 所

  我县幼儿教育始于民国十九年 1930 年 城关区区立第四小学收幼稚生与一 二年级合 班 上课 民国二十二年 1933 年 基督教会开办培英幼稚园 地址设南门外邓家公馆 今人 武 部院内 收富家幼儿 40 名 学习时间一年 以游戏为主 识字为辅 抗日战争时期 日伪 政府办的模范小学曾附设幼儿园 入园幼儿不足 30 名

  怀远县历史悠久 文化教育比较发达 明朝建书院3 处 清朝建书院1 处 清光绪二十七 年 1901 年 书院改称学堂 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年 三十年 1904 年 美国教会先后开 办 含美学堂和启慧女子学堂 至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年 有公立初 高两等学堂 6 所 公立 初等小学堂 3 所

  西山书院 明嘉靖十三年 1534 年 巡抚张惟怨委知县杜朝聘建造于曲阳门外 明嘉靖 三十年 1551 年 知县何立重修

  洪山书院 清康熙三十年 1691 年 知县黄启祚兴建 后废 三 学宫 学宫 亦称黉学 文庙 县黉学地址在今三中北院 系明朝所建 清朝 邑监生杨时倬 捐 资修大成殿 其子大成捐资修戟门 康熙五十七年 1718 年 国学生杨大勋 贡 生 杨 大 奎 重修两庑 10 间 黉门 1 座 雍正元年 1723 年 复于青云路建魁星楼 3 间 大门 砌 有 石 阶 前 50 米处筑有照壁 高 4 米 上书 宫墙万仞 四个擘窠书大字 门前立有 文武官 员至此下马 界牌 进大门后有棂星门 穿过泮桥 就是朝门 就门两侧有乡贤祠 名宦祠 戟门后是黉学主体建筑大成殿 殿门上横匾书 万世师表 四字 殿内放置孔子 四配 十 二哲的牌位 孔子居中 四配 即东配复圣颜子 述圣子思 西配宗圣曾子 亚圣孟子 十 二哲 即 是 颜渊 阂子骞 冉伯牛 仲子 宰我 子贡 冉有 季路 子由 子夏 有若 朱 子 大成殿 东西偏房为庑 设有七十贤人牌位 殿东有明伦堂 内有卧碑一统 碑上刻有 圣谕八条 明伦堂后有藏书堂 一座

  1976年 粉 碎 四 人 帮 以 后 恢 复 了 正 常 的 教 学 秩 序 和 招 生 考 试 制 度 中 共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后 拨乱反正 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 了冤假错案 全面贯彻 德育 智育 体育全

  面 发展 的教育方针 中 小学经过几年调整 布局也日趋合理 尊师重教 蔚然成风 198 年 实行 两条腿走路 的办学方针 群众集资办学 成绩显著 至 1985 年 集资 1020 万元 新 建改建校舍 11376 间 置课桌 40437 张 改善了办学条件 1985 年 全县有幼儿园 22 所 入 学 幼儿 8504 名 小学 559 所 学生 153639 名 中等学校 75 所 其中普通完全中学 8 所 师范 学校 1 所 农职业中学 6 所 教职员 7979 名 包括民办教师 其中专任教师 6473 名 初中 学生 30185 名 高中学生 2580 名 学龄儿童入学率 96 小学升初中入学率 63 初中升高 中入学率 21 3 高中升大学 中专人学率 12 4

  四 学堂 光 绪二十九年 1903 年 美国传教士柯德义在西门岗开办含美学堂 首届招生 8 名 光 绪 三十年 1904 年 传教士罗小姐开办启慧女子学堂 学堂经费由基督教长老会供给 大权 操在美国传教士手里 强迫学生读圣经 做札拜 是最早的私立学堂 光 绪三十一年 1905 年 十一月 真儒书院改为公立高等小学堂 以书院田地 房租 存 款 息 蹄角捐为常年经费 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年 城内公 私立初 高两等小学堂有育材 乐群 端本 萃华 养正 毓秀六所 其中乐群 瑞本 萃华 养正4 校以钱粮票为常年经费 育材 毓秀两学堂以厘金 祠堂庙租为常年经费 公立初等小学堂有史氏学堂 至诚学堂 若 蒙学堂 3 所 均以庙地 学田收入为经费 民 国二年 1913 年 龙亢王家祠堂的义学改为执中学堂 有学生数十人 教国文 数学 等科 教师教学严谨 学生王文元 王文魁兄弟先后赴法国留学 民国初年 学堂先后改为 学校